DSC03331

  早在公元4世紀,帕菲堡(Chateau Pavie)就率先在聖愛美容地區種植葡萄,到現在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直到19世紀,帕菲堡才開始逐漸地發展起來,之後又數度經歷了收購、轉讓、分割、兼併……直到1885年,一位來自波爾多的紅酒商人Ferdinand Bouffard買下了分散於其他人手中的柏菲莊及莊園附近的一些小葡萄園,擴展了整個葡萄園的面積,並正式將其命名為“帕菲”(Pavie)。而Ferdinand Bouffard也是真正將帕菲堡帶入聖愛美容地區名莊行列的人。

 

  到了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帕菲堡由Albert Porte購得。1943年莊園再次易主。這一次,它的主人是Alexandre Valette,一個巴黎的酒商,他為帕菲堡設計了一個60年的重建計劃。從此以後,帕菲堡開始迅速發展起來,酒的質量也開始逐步提高,1954年,帕菲在聖愛美容地區葡萄酒官方評酒會上獲得了“一級特等酒莊”的榮譽。在此之後,帕菲堡一直由Valette家族的成員管理,直到1998年。

 

 可以說,1998年是帕菲堡的一個新開始,新老闆Gérard Perse本來經營超市,出於對紅酒的熱愛,他一口氣買下了波爾多的五個名莊,並開始著手對帕菲進行一系列全新的改革復建。他看到了帕菲堡巨大的發展潛力,於是對原有的種植計劃、釀酒方法、保管儲存等一系列環節進行了全新的改革。這樣的改建工程十分浩大、甚至不計成本,許多人對於老闆的瘋狂舉動暗生懷疑甚至嘲諷,但Gérard Perse仍堅持己見,他希望可以釀造出一種兼具法國酒的優雅與新世界酒的濃郁的藝術品。

 

 最後,帕菲堡的巨大成功讓人們對柏菲莊再次刮目相看,而Gérard Perse也成為柏菲莊發展歷史上能與Ferdinand Bouffard齊名的人――兩者相隔了一個多世紀。

 

 在關於Pavie2003年份酒的質量和打分問題上,世界葡萄酒評論界兩大最著名人物,美國葡萄酒評論家Robert Parker和英國葡萄酒評論家羅賓遜女士(Jancis Robinson)發生了一場筆墨大戰。羅賓遜在她的的個人網站上稱這家酒莊的酒“荒唐可笑”,因為它有令人倒胃口的過度成熟的芳香,波特酒似的甜味。它更讓人想起晚收的金粉黛(Zinfandel),而不是帶著青綠的波爾多。羅賓遜最後給出的分數是12/20。而Robert Parker卻對Pavie酒情有獨鍾,自酒莊現任老闆Perse先生從1998年掌管酒莊以來,他對Pavie的打分一直很高,甚至出現過滿分。這次面對羅賓遜的批評,Robert Parker不僅一反常態地在正式酒評刊出前公開發表評論,而且還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指責羅賓遜之所以寫出這樣的評語,完全出於對酒莊老闆的個人成見。雙方你來我往,各不相讓,而Pavie也在這些爭議中日漸出名,成為波爾多最富盛名的新派紅酒王之一。

*2000 Château Pavie 市價約2萬台幣,Robert Parker平分高達1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酒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